【有恒·第六十八译】日本和中国在中亚的基础设施发展战略

日期:2020-10-15 作者: 点击:[

 

张宇  编译

文献来源】Timur Dadabaev, “Japanese and Chines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Central Asia,”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19, No.3, 2018, pp.542-561.

doi:10.1017/S1468109918000178

作者简介】帖木儿•达达巴耶夫(Timur Dadabaev),日本筑波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生院教授、日本和欧亚研究特别项目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和中亚地区问题。

期刊简介】《日本政治科学杂志》(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涵盖政治学相关的主题内容和理论方法,包括政治理论、比较政治、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和国际关系等。本刊力求吸引有关日本和东亚国内和国际政治的最优秀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框架

苏联时期在中亚地区建造的基础设施被认为是苏联“后殖民”结构的一部分。中亚国家的产品结构经常相互重叠,因此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竞争关系,削弱了彼此之间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和日本在中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受到了学界和政界比较谨慎的欢迎,因为这些新的基础设施,不仅将中国、日本与中亚地区联系起来,还将这些中亚国家相互之间联系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旨在探讨中日两国参与中亚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动机。首先,作者简述了日本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总体外交政策,阐明了该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的框架;继而,思考了基础设施项目与人类和区域安全概念的相关性,以及与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和日本(援助提供者之一)所扮演角色的相关性;着重讨论了铁路和能源两个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突出了中日在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战略上的差异。

二、中日的中亚外交取向与基础设施发展

有关中日在中亚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的叙述,需要纳入两国在中亚地区的总体外交政策当中。苏联的崩溃给中国和日本带来了新的外交政策接触机会。对日本来说,一切从零开始。但对中国来说,由于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地、边界等问题,新关系的建立非常复杂。在20世纪90年代,分裂主义和跨境战争是中国的潜在麻烦,与经济和其他领域相比,安全是中国的最重要关切。因此,中国政府试图加强中亚地区国家的信任,构建“良好的邻邦关系”(good neighboring relations)。中国外交政策不干涉内政、谋求互利、共同繁荣的一般原则受到了许多合作伙伴的欢迎,这与西欧和北美国家不断批评中亚国家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和中亚国家都认识到,它们不仅有共同的关切、共同的价值观(上海精神),也有共同的国际制约因素。随着上合组织的成立,与安全相关的问题延伸至经济合作领域,为一些基础设施发展项目铺平了道路,这些项目最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而落实。对中国政府来说,为中亚地区建设基础设施不是“慈善”,中国不仅向这些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而且还构建了一个中国的发展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的叙事策略很容易被中亚国家所理解和接受。对日本政府来说,他们与中亚各国没有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认识到需要通过欧亚大陆来维持其国际地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赋予中亚国家处理区域和全球问题的能力,促进区域国家之间的合作,在基础设施和援助分配方面强调民主治理、程序透明和人权等普遍价值观。

三、中日在中亚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构想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时说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启动具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实现“中国梦”战略的组成部分;二是联通中国生产商和国际市场的“桥梁”;三是通过振兴周边地区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繁荣、安全的地区环境;四是通过增加需求来实现中国各省的发展战略;五是通过双边投资协定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亚地区作为“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路,被认为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区。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是一个容易被理解的品牌战略。首先,以往所有的中国-中亚国家的油气项目都被纳入“一带一路”框架当中。其次,这是一种以务实的“伙伴关系”为逻辑的“双赢”的经济合作模式。第三,国家发展目标的关联性和互补性确保了基础设施能够为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

日本参与和支持中亚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原则如下:首先,由于地域的限制,日本主张“开放的地区主义(open regionalism)”概念,也就是说,不主张建立专属的区域论坛,因此,不会与希望在该区域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任何一方对立。其次,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日本一直是主要的捐助国,对这些国家表现出支持,这种关系与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了弥补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参与不足,日本首相宣布了一项“优质基础设施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计划,旨在展示日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可信度。

中日两国对各自构想中的“安全”定义不同。中国强调安全与经济合作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问题离不开反恐问题,而日本则强调人类安全的概念,将其援助扩大到提供粮食和供水等安全项目,这也是中日两国的主要区别之一。总体上,在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的过程中,中国和日本都试图使用东道国和国际社会容易接受的构想。

四、贸易伙伴VS援助提供者

中国和日本外交政策的最大差异,可以从两国在实施基础设施发展项目时所扮演的角色中看出。中国和日本优先考虑不同领域的项目并使用不同的策略。中国侧重于能源领域的项目以及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地区建立贸易中心的项目。日本在中亚地区提供的官方援助包括:改善与水有关的基础设施、提升公路质量、建造桥梁和跨界过境点、建立与能源有关的新基础设施、维护和改造苏联时期遗留的基础设施等。日本政府强调其参与动机不仅是为了获得收益,重要的是推进日本标准成为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的国际标准。

五、处于竞争中的铁路?中国铁路及日本替代方案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交通运输走廊,以打造尚不存在的新基础设施为主,旨在增强中亚与中国之间的连通性。日本在这方面的目标与中国有些相似,旨在帮助中亚国家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一定与日本在该地区的战略布局冲突。中国铁路项目遭遇的主要问题也是日本和中亚的专家都强调的问题——开展基础设施项目没有促使中亚国家积累相关知识。因此,日本试图不仅提供技术,而且提供培训,以便以后由中亚的专家来维护这些项目。总体上,中国和日本都在积极参与中亚的基础设施发展。然而,中国试图加强其与中亚的互通互联,日本意在出口技术,通过官方援助计划提供能使现有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专业知识。

六、日本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基础设施发展案例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中国和日本还在积极参与能源基础设施发展项目。中日两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互动,是探讨它们与中亚国家合作模式的案例之一。中国对这个能源丰富的中亚国家的兴趣涉及三个方面:能源资源出口的基础设施(从乌兹别克斯坦到中国)、新的开采基础设施以及能源资源的加工部门。中国致力于投资经济上健全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该国以前不存在的经济部门。这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企业利益的“扩张性”。

日本热衷于利用在中国或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专业知识来巩固其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中国的主要区别在于,日本在中亚地区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日本政府的倡议、而不是私营企业的利益主导的。此外,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支持日本的援助计划,因为它既包括技术转让,也产生就业。中国更倾向于将生产设备和劳动力引入他国,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参与就是例证,乌兹别克斯坦不允许采用这种方式。

七、结论

中国和日本都认为中亚是发展基础设施和扩大自身利益的潜力地区。尽管它们的利益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上,但两国在解释、构想和叙述其参与行为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对中国来说,这关系到它的生产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而对日本来说,这涉及到它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布局显然与新疆和其他地区发展有关;日本对中亚地区的重视主要基于调整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两国的方案和角色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距离中亚地区较近是中国的一个优势,因此,中国主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密切中国生产商和中亚消费者的联系。此外,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为中亚提供了出口矿产资源的替代方案,中国主导的相关项目正逐渐显示出溢出效应。中国政府通过为本国企业提供保险和融资来支持企业的利益。但是,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以及基础设施项目数量的增加,中亚国家对中国的功利主义做法越来越表示关切,吉尔吉斯斯坦的情况就是例证,这可能将成为中国在该地区需要进一步突破的重大挑战。

日本对中亚的总体方针——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与中国存在很大的不同。日本希望发展以“人的安全”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和更先进的技术来巩固其竞争优势,对能源领域以外的小型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农业、社区建设和海关)的支持,也在大多数中亚国家中受到欢迎。然而,日本有必要摆脱其对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视,因为距离中亚地区较远使其运输任务复杂化。日本对优质基础设施的推广是对新竞争环境的回应,也是日本试图将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一种做法。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4001百老汇官方网站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的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编译:张 宇

校对:赵柳希

审校:孙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