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研”读书会】中亚所举行“笃研读书会”第三十五期活动

日期:2021-06-16 作者: 点击:[

2021年6月15日晚,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第三十五期交流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4001百老汇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阅读文章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首先,本次读书会主持人董一兵对文章作了简要介绍。《论持久战》写作背景包括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在宏观上:第一,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召开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第二,中共顺利完成了长征会师并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第三,1936年西安事变突发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破产,国共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第四,日本加紧侵华的步伐。在微观上:第一,毛泽东在延安开始系统阅读哲学著作并于1936年11月到1937年4月先后创作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并产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一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第二,国内对日作战形式弥漫着两种极端情绪。台儿庄战役之前就弥漫着日本军事强国的论调,尤其是八一三淞沪会战抗战后日军开始长驱直入,在上海和南京步步紧逼,产生中国必然失败的消极情绪;第三,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大捷中击毙日军千余人,徐州会战又击毙日军一万多人,国内又有又滑向速胜论的极端舆论,这两种论调和对基本国内抗战局势的研判也是催生毛泽东写作最为直接的缘由。

其次,这篇文章内容上主要聚焦在三个问题上,分别是:为什么持久战会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最佳方略?如何将持久战的方略实际操作化?进行持久战的政治保障是什么?在针对国内对日作战的两种情绪,毛泽东提出了既不会亡国又不能速胜的持久战观点,并将这一观点细化为国内统一战线、国际统一战线和日本内部三个论点,在客观评判中日敌强我弱的态势下逐一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了驳斥,并清晰地描绘出战略进程中的三个阶段,讲究在中国特殊的犬牙交错战争环境下暂时对日作战处在相对劣势的我们应该在内外线、有无后方、包围反包围以及大小块上主动谋求局部作战优势。在如何进行持久战的问题上,毛泽东突出强调了能动性的问题。在西方战略家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提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之后,毛泽东提出战争是政治特殊手段的继续,强调在组织上谋求统一战线、在方法上统筹战略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在过程上凸显相对优势,强调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和内线中的外线。最后在政治保障上强调军民是胜利之本,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动员起

全民族抗日情绪,协调好官与兵和军与民之间的关系,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做好保障。

随后,与会同学围绕阅读文章就各自的收获、启发及困惑进行交流。其发言主题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同学们普遍感叹毛泽东作为战略家的高明。毛泽东本人熟知古今中外韬略,对具体的现实问题有着高屋建瓴的研判,纵观全局而不失战术推演、统领兵马而又不事无巨细,见解独到且精辟。同时同学们还普遍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十分明晰,开篇就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并且行文凝练善用历史案例,对于我们普遍存在史论两张皮的问题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其次,同学们纷纷表述了阅读过后的诸多启示。同学们认为针对目前中国国际话语困境,中共当时如何突破国民党的话语封锁这一问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意义;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筑统一战线的问题,同学们思考了如下问题:中国的敌友是谁?尤其是当前的中美关系属于何种性质?中美战略竞争是否可以类比毛泽东在文章的阶段进行划分?构筑起的统一战线与反美同盟的区别有哪些等;针对政治动员问题,同学们讨论了在新时代如何做好国内外政治动员工作,给崛起的中国提供一个更好的政治保障。最后,同学们还就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构和国家身份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曾老师针对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予以答疑解惑,并就《论持久战》与中美战略竞争这一主题作了发言。第一,就国际话语问题来说,话语是一种言辞,必须要有言说的对象。而落实到某一国家身上来讲,就是如何从一个侧面来讲好故事。在叙述故事过程中言说者都会有自己的立场,但是我们大家也不能因为故事言说的不同侧面而持有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想法,总体上大致国家间还有一定程度的共识。第二,曾老师讲到之所以挑选这篇文章让同学们阅读,是因为对当前形势尤其是中美竞争关系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这篇文献本身的价值已经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所以思索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中美竞争的启示上。第三,曾老师就《论持久战》与中美战略竞争作了总结发言。主要谈了重读《论持久战》、《论持久战》对于分析中美战略竞争的适用性、《论持久战》对我国应对美国围堵的启示、《论持久战》对于我国与美国开展持久竞争的局限等四个方面。最后,曾老师勉励同学们多读经典文献,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启发。在此过程中,也要对经典文献用于解决当前问题时可能存在的局限保持必要警惕,避免张冠李戴、削足适履。

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撰稿:董一兵

审定:任明哲